記者黃李舜/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台灣學聯協辦的全台首場以量子科技為核心的國際科技展日前盛大登場,匯聚台灣、國際產學研能量與台清交成等頂尖大學聯手培育逾700位新世代科技人才。活動將實驗室搬到展會現場,讓學生零距離接觸量子力學與量子科技,激發學習熱情,並促進教育與產業的深度鏈結。
2025年適逢聯合國宣布的「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全球正掀起量子革命浪潮。新北市教育局與台灣學聯邀請輝達(NVIDIA)、鴻海研究院、台灣物理學會、香港物理學會、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以及台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師範大學、東吳、淡江、輔仁、北科大、雲科大等頂尖學府,共同推動量子科技教育與人才發掘。
這些大學在量子理論、技術應用及跨領域研究方面具備深厚基礎,為中學階段的人才培育奠定關鍵基石,也象徵台灣量子教育從「大學推進」延伸到「中等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國際量子科技展吸引700餘位新秀參加「國際量子科技展」吸引超過15家國內外科技企業與學術單位參與,現場湧入700餘位國高中職師生熱烈參與。
圖片/台灣學聯提供
「國際量子科技展」吸引超過15家國內外科技企業與學術單位參與,涵蓋量子計算、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等前沿領域,現場湧入700餘位國高中職師生熱烈參與。
高峰論壇邀集中央研究院院士、輝達、鴻海研究院、台灣與香港物理學會、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等專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應用實例與未來挑戰,為師生開拓前沿知識與職涯探索的視野。

「國際量子科技展」活動將實驗室搬到展會現場,讓學生零距離接觸量子力學與量子科技,激發學習熱情。
圖片/台灣學聯提供
除論壇與成果展示外,現場特設「量子互動體驗」,學生可親手操作量子比特模擬裝置、觀察超導體實驗,將抽象的量子理論轉化為可感知的學習體驗。多位學生直呼「量子科技不再遙不可及」,對未來充滿啟發。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秋民指出,活動成功串聯社會資源與教育力量,發揮正面影響力,而台灣學聯在資源整合上的投入,對活動成功貢獻良多。輔仁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邱邵斌則認為,小型化的實驗室展區有效縮短了產學距離,讓更多年輕人看見科研的魅力。
台灣學聯表示,未來將持續攜手全台各地教育局處、大學與產業界,建立量子科技教育推進模式,從啟發中學階段興趣,到大學專業養成,打造完整的人才培育鏈,為台灣在全球量子競爭中穩健前行、孕育下一代科技領袖奠定基礎。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灣學聯攜手台清交成等頂尖大學 培育700餘位量子科技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