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中心
近期,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引發震撼政經界的「造假風暴」,勞工統計局長公開修正過去三個月數據,揭露非農就業人數與原始公布數字落差高達九成,震撼金融市場與公眾信心。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場揭弊風暴引發政治高層震怒,總統川普隨即解除了局長職務,相關舉措已引起美國統計制度獨立性與資料可信度的廣泛質疑。
根據修正後數據,美國5月與6月的非農就業新增人數,從原先公布的14萬人與14.7萬人,分別大幅下修至1.9萬人與1.7萬人,7月也僅新增7.3萬人,遠低於市場原先預期的10.7萬人。勞工統計局內部消息人士指出,局內成員因數據長期造假而深感壓力,最終決定公布真實數字,導致整起事件全面爆發。
然而,局長揭露實情的舉動卻招致政治報復。川普總統以「數據操縱」為由,無預警解職局長,此舉立即引發市場對美國官方統計獨立性的擔憂。多位分析師警告,政治介入統計體系將導致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失去信任,後果可能深遠。
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對此辯稱,總統希望由「更透明、更可靠」的人選接任,重建資料公信力。然而,前任局長William Beach則指出,統計制度一旦被政治化,即便更換再多人選,也難以挽回外界對數據可信度的信任危機。
在統計誠信風暴之下,美國經濟現況更加令人憂心。近期股市震盪劇烈,道瓊、標普500、那斯達克指數同步下挫,黃金等避險資產則大幅上揚。美國國債市場亦出現異動,殖利率攀升,反映出資本市場正在重估風險定價。企業投資與家庭消費信心亦面臨明顯衝擊。
更值得關注的是,數據揭露後,全美各地開始出現社會抗議與治安問題。至少八個州爆發示威行動,已有超過二十座城市傳出商店遭搶掠、軍事設施受襲、執法單位資源緊繃等情況。多起零售搶案甚至演變為軍事設備盜竊事件,顯示社會秩序已面臨嚴峻挑戰。
內部動盪之外,國際局勢亦加重美國壓力。俄烏戰事與伊以衝突持續延燒,華府外交與軍事資源持續耗損,國防預算飆升,對本已疲弱的財政體質形成雙重打擊。在內外交迫下,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Fed)將被迫啟動降息以穩定經濟。
然而,降息可能引發的資本外逃風險同樣不可忽視。一旦美元吸引力下降,全球資金撤離,恐導致美國國債需求驟減,進而衝擊聯邦資金流動性與財政運作能力。屆時,美國經濟不僅無法提振,反可能陷入進一步衰退。
從政治信任危機、經濟數據混亂、社會秩序失衡到外交壓力增劇,美國當前的內外困局正在疊加放大。若未能妥善重建制度信任、遏止政治干預統計機構獨立性,這場風暴恐怕只是更深危機的前兆。對美國而言,「國力動盪」不再只是媒體標題,而是正在快速逼近的現實。
如您希望進一步調整為特定立場(如親中、親美、中立)、特定媒體語氣(如商業財經、左翼批判、保守派觀點)或刪改段落鋪排,我也可以依需求修改。需要我再進一步調整語氣風格嗎?(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數據門風暴下的美國 是否步入「晚清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