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綜合報導/公司群組突然跳出一封檢舉信。內容條列你過去三年的「問題」:決策獨斷、排擠異己、任用親信。寫得太有條理了,像是蒐證已久。最麻煩的是,寄件人不匿名,還署了名,擺明是正式宣戰。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立刻澄清?逐條反駁?但你一跳進去解釋,就輸了一半。你越辯,越像心虛。
真正的高手不急著滅火。他們先看清楚:火是誰放的、為什麼是現在、誰在旁邊搧風。然後,用一個出乎意料的反應,讓所有人意識到,發動攻擊的人才是那個判斷失準的人。作家吳淡如在《武則天攻略》中提到,武則天面對的那篇攻擊文章,正是史上最惡毒的政治檄文之一。
《討武曌檄》中對她的痛斥。《討武曌檄》將她描寫得卑鄙至極,措辭刻薄無比,諸如:「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篇文章罵得極為刻毒,然則當時已的武則天讀罷,竟能微笑評價:「寫這篇文章的人真是人才,沒有被宰相提拔,是宰相的過錯啊。」這並非因為她年歲漸長而變得慈祥,而是她知道生氣沒用,要有策略才有用。武則天並非無動於衷,而是深知為了長遠勝算,必須暫時吞下眼前的屈辱與挑釁。
輿論戰的第一條鐵律,絕不接招
參與這場聚會的,還有李敬業的弟弟李敬猷。他原本是六品縣令,卻因小錯被貶為平民;括蒼令唐之奇、被貶為黟縣縣令的前宰相杜正倫之姪杜求仁、落魄文人駱賓王,以及縣尉魏思溫……
遙遠的揚州,距離洛陽超過一千五百里,武則天的耳目難以滲透,於是他們暢所欲言,肆意批評朝政。他們原本只是臨時湊在一起的「失意者聯盟」,在酒桌上發牢騷、彼此取暖,一起議論時政、痛罵武則天。然而,話鋒一轉,竟燃起了一股推翻武則天的衝動。於是,他們來了一個「投名狀」──討伐武則天!
文學天才駱賓王提筆疾書,一氣呵成《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檄文迅速傳播,一傳十,十傳百,最終竟吸引超過十萬人響應,軍隊組織逐漸成形,劍指這位「偽臨朝武順氏者」。檄文之中痛斥武則天:「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殘害忠良,殺姐屠兄,弑君鴆母……」的「妖后」。
這篇檄文後來被《古文觀止》收錄,命名為《討武曌檄》。值得注意的是,彼時武則天尚未自稱「武曌」,此文可謂奠定了她後世「妖后」的形象。檄文中指控之事,有些是信口雌黃,有些則是民間傳聞,然而它極大地助長了武則天後世被妖魔化的形象,甚至在某些影視作品中,她成了擁有法力的妖后,而此文推波助瀾功不可沒。造反了?這是歷史上一場奇妙的叛亂,打著護衛皇帝的旗號,討伐他的親生母親。

聽起來像建議,實際上是逼宮
九月,揚州兵變的消息傳回朝廷,朝臣震驚不已,唯獨裴炎神色如常,似乎並不慌張。當著眾臣的面,他緩緩開口:「其實,倒也不必急著討伐。如今皇帝已成年,卻始終未能親政,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藉口。若是將朝政歸還於皇帝,叛軍或許不戰自潰。」
此言一出,朝堂上靜默無聲,眾臣面面相覷。他的話不無道理,卻像極了風涼話!武則天聽了,自然心生怒意──什麼意思?你是覺得叛軍起兵有理?這場動亂是因為我獨攬大權?
正當她內心洶湧翻騰時,與裴炎素有嫌隙的御史崔詧立刻捕捉到她的情緒,冷冷開口:「裴炎身為顧命大臣,不思平叛,反而在這節骨眼上逼迫太后還政,豈非別有用心?」此話直指裴炎的心思,武則天當機立斷,立即命令「自己人」,御史大夫騫味道、御史魚承曄,將裴炎關押審理。
利益關係人一攤開,清白就說不清了
然而,對裴炎最不利的證據,正是李敬業集團中有個叫薛仲璋的人,此人竟是裴炎的外甥!他與魏思溫本是好友與同僚,而就在兵變前,薛仲璋主動請調至揚州出差。抵達後,李敬業一夥人向他密告揚州長史陳敬之謀反,於是陳敬之被薛仲璋親手下令關進牢獄。此舉使李敬業得以輕易假扮揚州司馬,順利接管地方權力,這一關鍵環節,讓原本毫無兵權的李敬業迅速坐擁十萬兵馬。他們看來就像同一夥的……
裴炎與李敬業的關聯,已成不容置疑的嫌疑點。裴炎遭到下獄,但朝中仍滿是他的故舊與門生,副手鳳閣侍郎胡元範、侍中劉景先及諸多大臣紛紛上疏,願以身家性命擔保裴炎清白。然而,裴炎早已觸怒她多時。至於裴炎是否真曾指使薛仲璋參與叛亂,對武則天而言已非關鍵,她只是抓住時機,將這顆眼中釘徹底拔除。
裴炎深知自己的命運已然注定,入獄前對身旁人低聲道:「宰相一旦入獄,便不可能活著出來!」不久,他便被斬首於洛陽都亭驛,家產也被抄沒。諷刺的是,抄家時竟發現這位宰相家無長物,清廉得令人驚訝。然而,清官、貪官與謀不謀反並無必然關聯,武則天絲毫不因他的清廉而手下留情。
最後一句話定調,讓所有人閉嘴
武則天做得更絕的是,在平定揚州之亂的十二月,火速將曾經為裴炎求情的大將軍程務挺斬於軍中。這位曾帶著羽林軍上殿,將李顯拉下皇座的猛將,當時仍在前線與突厥交戰,武則天不惜陣前殺將,毫不留情地斷絕任何可能的反撲機會,以確保裴炎的勢力徹底被鏟除。
面對朝堂上一片惶恐不安的臣子,武則天冷靜地說:「我早知道裴炎謀反,但你們沒有。」此話一出,群臣皆是心驚膽戰,一邊暗自慶幸自己未曾站錯隊,一邊也只能低頭應道:「唯太后所使。」這就是武則天的手腕,她用行動證明自己比裴炎更老謀深算。裴炎終究還是玩不過她。他這些年來,雖在朝堂上為她鏟除異己,卻始終無法真正看透這位「戰略夥伴」的野心與手段,最終成為她登基路上的一塊墊腳石。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武則天攻略》黑料被抖到沒退路她仍穩住節奏,武則天示範高壓下的逆轉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