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鎮客語家庭活動結合手作創意與童詩工藝 展現多元文化魅力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台東報導

  由客家委員會補助、臺東縣政府指導,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承辦的「臺東縣114年客語家庭計畫」,114年8月5日於成功鎮海洋教室熱鬧舉行。透過一系列富含創意與文化底蘊的課程,結合客語學習與手作體驗,吸引多組家庭踴躍參與,大小朋友在歡樂氣氛中共學共創,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
  活動上午由金純凌老師授課,帶領大家製作「玻璃提燈瓶」。參與的長輩們細心將壓克力碎片黏貼在玻璃瓶上,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並加裝LED燈泡,成為夜間行走的貼心照明與守護。
  緊接著登場的「手作魚丸」課程,結合在地漁業特色,由學員們親手製作魚丸,從備料、搓揉到成型,每個步驟都充滿趣味與成就感。現場香氣四溢,參與者忍不住當場品嚐自己的手作成品,驚呼「真的好吃又有成就感!」
  

第三場則邀請在地福合成曉龍老闆教導麻糬製作。他從祖先遷徙至臺東的歷史談起,分享傳承甜點製作技藝的過程。此次示範的麻糬融入海草,既有濃郁香氣,又能促進消化。學員們依指導搓揉麵皮、包入紅豆與綠豆餡料,製作出香氣撲鼻的小麻糬,小朋友的麵粉常常不小心抹在頭上、臉上,引發笑聲連連。
  下午場由彭歲玲老師進行「念詩做詩與客家手提袋創作」課程。彭老師先以自創的客語詩歌帶領全場朗誦,客語朗誦過關者,就可以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手提袋製作。學員們剪貼客家花朵圖案,完成特製的臺灣L V包。鄭月嬌女士是113年臺東縣客語模範家庭的得主,她說她的L V包,要裝滿成功鎮特有的臍橙,分送給孤苦的老人家,這樣的愛心,讓在場的民眾深深感動。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元,融合語言、飲食、詩文與工藝,深受家庭參與者喜愛。臺東縣民政處表示,期望透過這樣的共學形式,讓客語不僅在生活中自然使用,更成為世代之間交流與傳承的橋樑。未來也將持續辦理類似活動,邀請更多家庭一同參與,讓客語文化持續在臺東生根發芽。

 

這篇文章 成功鎮客語家庭活動結合手作創意與童詩工藝 展現多元文化魅力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關鍵字

廣告贊助

最新消息

廣告贊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