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近日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社區多處受災,不僅影響居民生活環境,也增加災後傳染病風險。為有效預防淹水地區於災後可能引發之腸道傳染病、登革熱及其他因積水、環境污染而引發的疾病,花蓮縣衛生局啟動防疫措施,於災後派員深入各受災村里,向居民發放漂白水,並提供正確使用方式與衛教指導。請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以保障您的健康並避免傳染病的威脅。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災後環境潮濕且污水橫流,極易孳生病菌及病媒蚊,若未及時清理,可能引發腸胃炎、皮膚病或登革熱等傳染病。此次家戶漂白水發放工作,除確保民眾可立即進行居家消毒外,同時安排衛生人員及志工教導民眾漂白水正確稀釋比例及使用方法,讓災民能有效清潔家園,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朱局長指出,民眾於清理居家環境時,務必穿著手套與防護裝備,避免直接接觸汙水,並將積水容器清除或倒置,以防蚊蟲孳生。若出現持續腹瀉、發燒或皮膚紅腫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有災後暴露史,以利診斷與治療。

花蓮縣衛生局呼籲鄉親,為防範災後各種傳染病,民眾自我保護五大提醒:
1.清理家園時務必戴口罩、穿雨鞋或防水長靴、戴防水手套,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等傳染病。
2.清理污水環境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全身無力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曾在災區活動。
3.勿飲用生水,應煮沸或使用瓶裝水。
4.勿食用泡水或因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
5.泡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

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居家環境衛生:
1.廚房用具及餐具之消毒:餐具應以煮沸處理,不能煮沸者,用含氯200ppm(每10公升水加入市售家用漂白水約40cc)之水溶液浸泡30分鐘後用水清洗。
2.室內之消毒:地面、牆壁、廁所、浴室、廚房及臥室打掃乾淨後,以含500ppm(每10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100cc)之水溶液充分洗刷。
3.庭院、水溝及其他潮溼處所,要在垃圾清除及打掃清潔後,再進行環境消毒,以含1,000ppm(每10公升水加市售家用漂白水約200cc)之水溶液噴灑消毒。
災後防疫不容忽視,唯有全民一同落實環境消毒與健康防護,才能避免傳染病威脅,守護彼此的健康。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及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03-8226975洽詢。
這篇文章 花蓮縣衛生局呼籲水災過後 請民眾做好防疫措施遠離傳染病之威脅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