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正面臨人口結構劇烈轉變,65歲以上長者占比已突破兩成,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導致學齡人口減少、青年外流,使得地方稅收基盤逐年縮小。縣議員魏嘉賢強調,在「收入減、支出增」的雙重壓力下,若縣府仍僅以短期思維規劃財政,未來勢必造成沉重債務負擔,影響下一代的發展機會。
魏嘉賢指出,目前縣府公共債務餘額仍高,財政壓力不容忽視。長照、醫療、教育與基礎建設等剛性支出逐年增加,對地方財政形成挑戰。他呼籲縣府必須 提早制定五至十年的中長期財政藍圖,並以自治條例制度化,讓規劃不因縣長或局處長更替而中斷,確保財政治理延續與穩定。

四大方向,打造穩健財政
魏嘉賢提出,花蓮的財政改革應朝四大方向推動:
一、錢要花在刀口上
優先照顧長輩與弱勢族群,建構長照專戶,支持醫療資源下鄉投資教育與托育,降低年輕家庭的養育負擔,協助青年願意留在花蓮成家立業。災後重建與韌性建設更是花蓮不可忽視的支出,應列為預算優先項目。
二、錢要用得有效率
導入「零基預算」制度,要求各單位重新檢視每一筆支出,而不是年年照抄舊數字。同時引進績效評估,讓經費真正發揮效益,避免浪費。
三、錢要透明公開
縣府應建立「財政儀表板」,定期公開債務水準、長照覆蓋率、採購效率及重大建設執行進度,讓民眾能一目了然,了解錢怎麼收、怎麼花。公開透明,才能建立民眾對縣府的信任。
四、錢要為未來準備

規劃五至十年的中長期財政計畫,並設下KPI(關鍵績效指標),例如:2030年前債務控制在上限70%以下,2035年降至60%以下;自有財源占比逐年提高;長照據點覆蓋率達95%以上。透過制度化,讓花蓮能逐步調整財政結構,為未來打下穩健基礎。
民眾有感,花蓮才能永續
花蓮需要的不只是年度收支平衡,而是 十年後依然能穩健運作的財政體質。如果現在不規劃,未來年輕一代將背上龐大的財務壓力。
「每一分稅金都來自人民的辛苦付出,不能浪費,必須花在最需要的地方。」魏嘉賢表示,議會將持續監督,要求縣府提出明確藍圖,讓花蓮能在高齡少子化的挑戰下,走向 穩健財政 × 韌性社會 × 友善育兒 的方向,守護長輩、支持青年,也保障孩子的未來。
這篇文章 議員魏嘉賢 花蓮財政必須提前十年規劃 以穩健藍圖因應少子高齡化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