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捷運公司在智慧交通領域再創亮眼佳績!日前在中華智慧運輸協會舉辦的「2025年智慧運輸獎」,臺北捷運一舉奪下「智慧運輸應用獎」及「智慧運輸產業創新獎」,再次肯定北捷人流管理與大型活動疏運上,數位創新及卓越運用的表現。
為強化大型活動人潮疏運速度與安全管理,臺北捷運導入「閘門人潮分流顯示系統」,結合AI影像辨識、邊緣運算與即時視覺化技術。以國父紀念館站為示範,從靠近大巨蛋場館的出口5連通道開始,透過驗票閘門、月臺人潮,將車站分為3條進站動線;連通道的人流顯示面板,依人數顯示綠、黃、紅三種燈號,綠色為人潮較少、黃色稍多、紅色則是人潮擁擠,旅客可依燈號選擇不同動線前往相對應車廂,達到分散人流、分散候車的疏運效益。

此外,臺北捷運將「閘門人潮分流顯示系統」結合「捷運人流資訊管理系統(Metro TIMES)」與「列車動態顯示系統(NTDS)」,提升大型活動人潮迅速疏運的指揮決策依據。截至2025年10月底,已成功支援165場大巨蛋活動;3萬5千人次以上的大型活動,更平均在33分鐘完成疏運,展現安全、高效率並兼顧智慧疏運能力。
臺北捷運平均日運量超過200萬人次,在人潮如織的捷運路網運行,各種應變決策、採取適宜的疏運模式,均仰賴「行控中心」的迅速反應及即時應變調度。
為讓決策更精準、反應時間更迅速,臺北捷運自行開發「行控中心人流智慧監控與預警系統」,將列車、閘門即時資料經由雲端大數據整合,並導入歷史資料分析與回歸推估,提前預測壅塞時段與核心路段,以機動派發加班車、加密列車班距或調派人力支援。

此外,「行控中心人流智慧監控與預警系統」更在跨年、演唱會等大型活動,啟動專屬監控機制,讓列車運能配置更貼近車站人潮需求,提升整體應變調度能力。
臺北捷運持續推動智慧交通與永續治理,透過科技創新運用管理,降低現場人力負荷並提升系統整體可靠度,提升智慧運輸效率,打造更安全、便捷與永續的捷運服務,與旅客共享智慧交通新生活。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北捷再傳佳績!榮獲「2025年智慧運輸獎」兩項大獎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