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記者/游宏琦 高雄採訪報導]
兩個中年男子,坐在高雄左營一間叫「小孩吃素」的蔬食餐廳。
桌上是一大盆起司薯條、一瓶薑汁汽水;桌下,是一雙跑得有點酸的中年膝蓋。
「你看隔壁那幾位可敬對手,派系要角、立委、議員輪流站台,看板少說上百面起跳。」
記者晃晃手機裡的照片,故意問坐在對面的薛兆基:「你呢?才掛十三面,你是要跟誰拚?」
薛兆基笑得有點靦腆:「我只有一個派系—民進黨創黨時,相信的那套價值。」
那一刻,我突然很想再夾一大口薯條,喝口薑汁汽水,壓壓驚。

左楠:9席之戰、7搶4的派系戰場
高雄市議會第4選區(左營、楠梓)共9席,目前國民黨握有5席、民進黨僅2席,另有1席無黨團結聯盟議員;原屬民進黨新潮流系的議員李柏毅升任立委後留下1席空缺,也讓綠營評估有機會從現有席次守住3席、甚至拚到4席。
也因此,2026年高市議員選舉還沒正式起跑,左楠的民進黨初選已經提前開打。包括現任議員李雅慧、黃文志在內,加上前青年局長張以理、前文化局長尹立、前立委劉世芳辦公室執行長黃偵琳、議員辦公室出身的郭原甫副主任,以及長期在選戰幕後操盤的薛兆基,綠營內部形成「7搶4」的大混戰。

媒體形容,這一局是「新潮流」與「湧言會」正面對撞的派系大戰:
一邊是以尹立、黃偵琳為主的新潮流陣線,背後有立委李柏毅等人高調相挺;
另一邊則是湧言會系的現任議員李雅慧,再加上張以理、郭原甫,企圖在原有1席的基礎上強力擴張版圖。


在這個「派系對派系」的棋盤上,有媒體用戲劇化的標題形容左楠是「綠營五男對決藍營五女」的新戰場,政治生態正悄悄轉向。
而薛兆基,是這盤棋局裡少數沒有派系標籤的人。

幕後軍師走到檯面上:一個「老派民進黨」的自我介紹
1968年出生的薛兆基,是左營在地小孩。學生時代投入黨外運動,後來在高雄市府歷任謝長廷市長機要秘書、研考會委員、代理市長葉菊蘭辦公室主任,也是高舉南方觀點價值的《南主角》雜誌創辦人,長年在選戰與輿論戰中運籌帷幄。
「坦白說,我比較習慣坐在鏡頭後面。」他笑說,這次參選,是把自己從幕後硬生生推到檯面。
談到政見,他先講的是「城市時間軸」:
「1998年謝長廷當市長,高雄從工業城市開始轉型,我就在市府裡紀錄下各種轉變。現在世界級的台積電進駐左楠,北高雄又有機會大躍進、再轉型一次,我這一代如果不出來扛,下一代可能會付出代價。」
他把自己的主軸定名為「宏觀規劃、百年奠基」,其實是一個為左楠經濟發展重新布局的翻轉計畫:從高齡整合、青年創新、都市更新、觀光復興到交通文化與政治透明,提出八大政策,包括整合長照與住宅的「樂齡長青局」、在楠梓打造智慧大學城、把宏毅與宏南宿舍改造為科技養生村、推動蓮池潭與半屏山觀光再升級,以及果貿社區都更與議員助理費透明化等。
這些政見,先前已在媒體上完整發表;他特別選在尹立宣布參選的同一天、甚至更早幾個小時亮相,就是要避免被貼上「跟風抄作業」的標籤。
「我確實沒有派系,只靠敢不敢講出實話。」

「就算只有 1% 的私領域,也要守住。」
今年夏天,另一篇引起關注的新聞,同黨「林岱樺」的私人簡訊被媒體公開時;薛兆基針對「私領域被當政治攻防工具」所發出的嚴正聲明。他批評以情感與家庭隱私做為公眾討論的手段,是對民主價值的侵蝕,並強調:「就算只有 1% 的私領域,也要守住。」
記者問他,為什麼要在自己還沒選上之前,就先站在第一線扛這種爭議?
薛兆基想了幾秒:
「因為我知道這樣做很不聰明。派系、資源都不在我這邊,我還去得罪可能會影響提名的人,坦白說這是『笨』的選擇。可是如果民進黨連創黨時那個『正義』的靈魂都守不住,我就算選上,也只是多一張會按鈕的卡片而已。」
他說,自己最大的本錢只有幾個字:講事實、說真話,「誠實」面對問題。
誠實地說出他對派系文化、選風與城市治理的焦慮,誠實地承認自己沒有財團、沒有招牌派系,更不可能一口氣掛滿一百多面看板。
目前薛兆基僅有上了13面選舉看板,不到同黨對手1/10數。是否能夠被看見與認同,實是一大挑戰。Q&A:一場沒有派系的選戰,怎麼打?
Q:在左楠這種「7搶4」、派系大混戰的初選,沒有派系奧援,你真的有機會突圍嗎?
薛兆基說:「如果只看『資源』,答案很殘酷—機會不大。
但如果看『結構』,現在反而是沒有派系的人最好被看見的時刻。」
他分析三個理由:
- 左楠人口結構正在改變。
隨著台積電進駐楠梓,北高雄吸引大量科技與服務業人口,傳統眷村鐵票被稀釋,選民組成更中性、議題導向。
「這些新住民,多半對派系沒有感情,反而在乎城市長期規劃與小孩未來。」 - 多席次選區,給了「堅持特色」一個縫隙。
左楠9席中,國民黨穩住5席、民進黨要從2席拚到4席,黨內也傾向讓新人一起上。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能守住穩定基本盤,再多拿一點『非派系、不喜歡抹黑』那群選民的票,就有可能擠進安全名單。」 - 選風與價值,可能成為新的分水嶺。
「如果這一局還是比誰派系大、誰看板多,民進黨在左楠永遠只能羨慕國民黨的5席。」
他認為,這次初選會是一場測試:到底民進黨的支持者,要的是派系調配出來的「穩定人選」,還是願意承擔風險、說真話的「民進黨價值」?
一個背包,左楠走透透;自詡將以民進黨「創黨精神」作為自己所信仰的派系。/ 圖 翻攝於 薛 臉書
從「操盤別人」到「被選民檢驗」
談到自己長年的幕僚生涯,他沒有刻意放大戰功,只淡淡說了一句:
「過去二十多年,我站在候選人背後,看過很多人上去又下來。這一次,如果輪到我自己站在聚光燈前,至少要對得起那些曾經替民進黨投過第一張票的人。」
他說,自己最在乎的不是「能不能當議員」,而是:「如果這一局連像我這樣沒有派系的老幕僚,都完全沒有空間,民進黨還有多少人願意為理想留下來?」
記者觀點:突圍,是「理念」與「現實」的對決
回到那間充滿粉紅色燈光的蔬食小餐廳。
結帳前,記者我又看了他一眼——
一個穿著藍綠條紋POLO衫、看板只有別人十分之一、卻還在講什麼「創黨精神」的中年男子。
沒有派系奧援的選舉,有沒有可能突圍?
答案不會只由他一個人決定,而是由左楠幾萬名選民,透過電話民調共同投下。
事實上,許多厭倦了傳統政治角力的選民,正期待、也樂見有理想、敢說真話的人出現。在一場被形容為「派系角力場」的初選裡,還有人願意把「正義」、「城市百年規劃」拿出來硬講,這本身就是對那些沉默選民的一種呼喚。
挑戰在於,在鋪天蓋地的政治形象照中,這十三面看板的能見度,以及在嚴格經費控管下所能製作的文宣數量,是否足以讓那群「渴望改變」的選民,有機會真正認識薛兆基?
這一場不一樣的選戰,仰賴的不是資源堆砌,而是信念者之間的「口耳相傳」—如同在基層點燃希望之火,一家傳過一戶,在習慣派系動員的高雄,傳遞出另一種可能。
這種「笨」方法,星星之火能不能成功燎原?
明年預計三月民進黨的初選,就會見真章。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沒有派系奧援,也能突圍嗎? 是綠的可以,還是笨的可以?專訪左楠區市議員參選人薛兆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