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賢:花蓮防災不能再「頭痛醫頭」 籲縣府加速成立專責防災單位以專業統合災防能量 打造韌性花蓮新格局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近年災害頻仍,從0403地震到光復洪災,災情接連衝擊地方基礎設施與居民生活。縣議員魏嘉賢表示,災害型態已經明顯改變,從單一地震或颱風,轉為「複合型災害」地震引發土石流、強降雨造成堰塞湖,讓傳統防災經驗已難以因應。

魏嘉賢指出,他在去年的縣政總質詢中就已正式提議,縣府應成立「防災專責單位」,以統合各局處資源,建立長期的防災研究、規劃與應變系統。然而一年過去,縣內仍未有明確組織架構落實此構想,導致各單位在災時仍呈現分工支離、指揮不易的現象。

「花蓮的防災體系,不該只是誰有空誰來幫。」魏嘉賢強調,目前縣府的防災主要由消防局承擔,但消防局與其他局處平行,缺乏統一指揮權限。警察局有民防與義警、消防局有義消與防災士、社會處有災害關懷志工、文化局也辦理防災社區輔導,這些力量雖多卻零散,災時常難形成整合效應。

他舉例,美國設有「聯邦緊急應變管理總署(FEMA)」,日本更由內閣設立「防災擔當大臣」統籌全國災防體系,地方政府亦有專責防災課,這些制度都證明防災應該獨立於消防之外,成為具戰略、作業與戰術三層級的完整架構。

魏嘉賢呼籲,花蓮縣政府應比照國際模式,設立縣級防災專責中心,平時負責防災研究、教育訓練、跨局處演練與資源整合;災時則主導開設災害應變中心,協助縣長統一指揮,確保決策與行動一致。

他最後強調:「災害來得越快,我們的反應就越要快。花蓮不能再用十年前的防災體制去面對現在的極端氣候。唯有提前部署、制度創新,才能讓花蓮真正成為一座安全、有韌性的

這篇文章 魏嘉賢:花蓮防災不能再「頭痛醫頭」 籲縣府加速成立專責防災單位以專業統合災防能量 打造韌性花蓮新格局 是由 台灣新聞雲報 提供。

關鍵字

廣告贊助

最新消息

廣告贊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