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因連日豪雨造成土石流,溪水受阻形成堰塞湖,對下游居民形成潛在危機。民眾最需要的是即時關懷與協助,而不是空洞的口號。
桃園市長張善政利用下班空檔,專程趕赴馬太鞍溪現場勘災,透過手機記錄災情,並關心地方需求,希望桃園市能跨縣市提供必要支援。雖然部分綠營媒體將其曲解為「擺拍」,但現場居民清楚看見的是他實地走進災區,親自瞭解民意。

同樣值得肯定的,還有花蓮縣議長張峻。身為光復鄉子弟,這次災情他本人與家鄉同樣受影響,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第一時間出面協調、奔走,幫助光復鄉居民解決問題。議長既是受災者,也是領頭者,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地方父母官」的責任與肩膀。
反觀民進黨的地方議員與中央民代,在災情發生後卻鮮少出現在現場,幾乎沒有發聲。過去在選舉與罷免時,他們能不辭辛勞、千里奔赴,但如今災區就在眼前,卻只剩下臉書上的關心,缺乏具體行動,與藍營人物形成強烈對比。

地方輿論直言:「張峻明明自己也在受災,卻還要替鄉親奔波;張善政雖然是外縣市長,卻願意跨縣來聲援。真正缺席的,反而是平常最愛喊『關心花蓮』的綠營民代。」
這場堰塞湖的災情,不僅是對花蓮居民的考驗,也成了檢驗政治人物的試金石。災民心中已經有答案:誰是真正站在他們身邊的人。
這篇文章 張善政跨縣勘災、議長張峻扛起光復 馬太鞍溪災情誰真正站在災民身邊?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