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今(11)日於台北世貿一館隆重舉行,花蓮縣長徐榛蔚獲頒「台灣傑出永續治理首長獎-地方政府組楷模獎」,由衷感謝縣府團隊、公私部門及全體縣民的共同努力,讓花蓮的永續治理獲得國內外肯定,並分享花蓮經驗及心得。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以「2050淨零 × 藍天沃土 × 森川里海」作為永續總體發展願景,花蓮為全臺最具生態潛力縣市,以「環境與人文共融」為永續願景,將SDGs作為整合性的縣政規劃依據,持續推動地方施政與國際永續標準接軌。花蓮VLR明示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價值,納入縣政行動架構中,並透過制度化方式,推動各項指標之落實與監測。

花蓮縣以「幸福、永續、韌性、創新、共融」為核心價值,面對震災挑戰、醫療轉型、文化品牌、交通重建與國際交流等多重議題,致力建構一座低碳宜居、健康安全、文化自信、數位治理與永續發展並進的現代化城市。透過發展健康慢城、推動福祉經濟、落實智慧交通與淨零綠生活,花蓮積極強化災防醫療體系、完善婦幼照護政策,連結南島文化與客家特色,創造多元共融的城鄉生活。在地方治理與國際接軌雙軸並進下,花蓮正以實證為基礎,持續擴大治理創新、制度輸出與國際參與,打造臺灣東部的韌性首都與全球永續示範基地。
「永續是日常、淨零是責任」徐榛蔚縣長指出,自2022年起縣府成立淨零排放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小組,啟動16項策略、66項方案,發展重點包括高碳產業減排、綠能與電動運具、低碳觀光、碳中和示範點及全民參與機制(APP與課程),全面落實系統化轉型。截至2023年,花蓮縣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5年的1,179萬噸降至541萬噸,減幅達54%,超過聯合國建議的42%減量目標。此外,縣府完成26處示範基地建設,為減碳及碳匯發展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花蓮正以行動實踐永續,領航台灣邁向淨零未來。
花蓮縣也完成《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針對農業、水資源、基礎建設、生物多樣性等進行風險評估,推動跨部門調適策略。同時,發展低碳旅遊運具,鼓勵旅客以火車、巴士、電動巴士及電動機車進行低碳旅行,於花東縱谷、太平洋海岸線等熱門路線布建低碳接駁服務,串接火車站、轉運站與主要觀光景點,並整合共享單車、景點路線圖與「花蓮交通e點通」,大幅提升旅遊便利性,藉由政策倡導與交通方式的引導,打造永續觀光,持續推進淨零城市目標。
徐榛蔚縣長也分享縣府在永續治理領域持續發揮成效、影響力及擴散力,其中花蓮縣推動狐蝠保育展現亮眼成果,並以此榮獲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獎,成為全國典範;同時推動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這是花蓮第一座生質能源中心,也是全國第一座以氣化爐結合既有水泥窯系統協同處理廢棄物的設施,更以此榮獲2023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展現縣府推動循環經濟的決心。2024年縣府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合辦『投資花蓮・投資永續國際論壇』,與IKEA、家樂福、台泥、華紙、UNIQLO等多家國際企業對話淨零碳排與ESG實踐,聚焦低碳轉型、智慧長照、數位創新、地熱能源與農食循環等花蓮永續投資潛力,達到『花蓮走向世界世界走進花蓮』的目標。
她感謝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與評審委員的肯定。此獎項不僅象徵榮耀,更代表責任。花蓮縣政府將持續秉持「以人為本、以自然為師」的理念,攜手社會各界,邁向幸福、韌性與希望的永續未來。
這篇文章 花蓮縣長徐榛蔚獲頒「2025台灣傑出永續治理首長獎-地方政府組楷模獎」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