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議會今日質詢中,針對縣府文化活動的宣傳與行銷規劃,徐子芳議員指出,目前縣府仍不時出現「0元宣傳」的情況,讓活動曝光度全靠運氣,既無標準也無制度。他質疑,這種做法已不符合當前的數位時代,尤其 LINE、臉書等平台行銷工具都已成熟,縣府不應再用臨時硬上的方式企圖「碰運氣曝光」。
議員強調,文化局必須扮演整合角色,讓文化活動不再只是「演完就沒了」,而是能成為城市行銷的一部分,真正凝聚並推廣「花蓮品牌」。
徐子芳議員直指花蓮排水系統嚴重落後,仍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的設計標準,根本無法應對極端氣候的暴雨量,才會導致「河川還沒溢堤、道路先淹」的荒謬現象屢屢上演。
徐子芳議員指出,花蓮排水問題至少存在三大缺口,縣府再不從制度面改革,淹水事件只會越來越頻繁。
徐子芳議員:花蓮排水系統停在20年前 「淹水不是天災,是管理慢半拍」
徐子芳議員直指花蓮排水系統嚴重落後,仍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的設計標準,根本無法應對極端氣候的暴雨量,才會導致「河川還沒溢堤、道路先淹」的荒謬現象屢屢上演。
徐子芳議員指出,花蓮排水問題至少存在三大缺口,縣府再不從制度面改革,淹水事件只會越來越頻繁。
一、排水容量老舊、設計落後現況
議員說,極端降雨早已成常態,雨勢急、雨量大,但花蓮的排水管線、涵管多半仍是舊容量、舊標準,根本撐不住現在的雨。他批評:「十年前的雨量不是現在的雨量,排水系統不升級,淹水當然持續發生。」
二、缺乏全縣排水容量盤點 資訊不透明、風險難評估
他指出,花蓮至今沒有完成全線排水容量總盤點,也沒有公開資料、沒有風險地圖、沒有模型,各地只能用「哪裡淹就補哪裡」的方式修補,無法找出真正瓶頸。「沒有數據就沒有管理,縣府永遠只能追著積水跑。」
三、排水權責分散 沒有統一窗口造成管理混亂
徐子芳議員表示,排水管理涉及施工所、縣府建設處、水利署等單位,權責分散,造成民眾不知道找誰,連基層公務員有時也難以釐清。他要求縣府儘速建立統一窗口,真正做到跨單位整合。
徐子芳議員指出,中強街、明里路、吉安、甘城、壽豐、新城以及花蓮市多處,只要下大雨就淹水成河,這已不是偶發災情,而是制度性問題。
他強調:「淹水已經不是單純的天災,它是管理問題。極端氣候已經來了,但我們的應對不能永遠慢半拍。」
太平洋燈會選址惹民怨 議員痛批:「熱鬧不能建立在居民睡不著的代價上」
花蓮縣議會今日質詢中,議員針對今年太平洋燈會選址「日出大道」一事,嚴正指出大批民眾湧入陳情。議員強調,太平洋燈會一直是花蓮人最喜歡、也引以為傲的活動,就連外縣市朋友都願意特地來花蓮欣賞,活動本身並未遭到反對,問題出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決策」。
議員指出,日出大道緊鄰密集住宅區,然而燈會的充氣裝置、馬達、發電機 24 小時運轉,噪音整夜不斷,已嚴重影響居民作息。一名住戶更無奈表示:「連續幾天完全睡不著,我整個人都快垮了。」
議員強調,反映的民眾並非抱怨,而是「求救」。包括需要早睡早起的上班族、需要休息的長輩、晚上要準備作業的學生,甚至身心狀況需要靜養的個案,都因為持續的機械噪音,出現精神耗弱、情緒崩潰等情況。
議員批評縣府沒有充分思考選址後果,甚至曾向處長反映時得到「機器關掉再開會怕花壞掉」的說法。他反問:「居民能不能睡覺,難道不比裝置藝術更重要嗎?」
議員強調,活動當然可以辦得熱鬧,但不能以居民健康當代價。他呼籲縣府在任何策略、政策或選址上都必須把「居民安寧」列為最高優先,不可再讓類似錯誤重演。
這篇文章 徐子芳議員總質詢點名文化、建管、觀光三處 要求跨局處協作、改善行政效率 是由 台灣新聞雲報 提供。



